偌大的挑高空間,從冷量上考慮是裝了兩臺空調沒毛病,但從風口上設計卻只留了兩個出風口,空調底部的回風口直接消失不見了!
雖然這樣看起來吊頂底部干凈整潔,但卻會留下這幾個隱患:
由于沒有設計回風口,空調只能從吸吊里頭吸風,導致吹出來的風都是吊頂里頭的味道。
空調內部需要定期清洗維護,而扇葉的位置就在回風口處,如果沒有開回風口的話完全清洗不了。
空調電機的位置也是在回風口處,如需檢修維護的話也只能通過這里進行,常規(guī)預留30×30的檢修口是檢修不到電機的。
缺點:回風口的開口寬度較大,至少需要25cm以上。
缺點:空調效果較慢,且安裝注意事項多,尤其是底部的檢修口尺寸需要預留到位,否則照樣無法清洗和維修電機!
如果采用百葉遮擋的話,那就盡可能減少百葉密度和增大百葉角度,同時還要增大整扇百葉面積來彌補被遮擋的部分。
如圖所示,這種“簡約而不簡單”的裝修風格是現代人普遍追捧的樣式之一,也是許多裝修設計師推崇的設計理念。
在#刪繁就簡的主題之下,設計師需要從色調、材質、家居布局到配飾等等入手整合,生怕有一絲的不融洽擾亂了這份意境。
然而,作為提供舒適空氣的中央空調來說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成為設計師的“眼中釘”。
原因很簡單:中央空調風口的存在打破了吊頂的整齊劃一!
如圖所示的風口應該是當下設計師最不愿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見到的結果之一了。
不論是從樣式還是尺寸上來說,這樣上下兩個風口的存在足以拉低整體的裝修檔次,更別提旁邊還這么突兀地設了個方框檢修口!
為此,許多設計師也是絞盡腦汁,希望盡可能地讓風口在視野中消失,“窄風口”便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不同于傳統空調風口的突兀,如圖所示的通長風口就像裝飾性線條般點綴了整個吊頂,而且風口越窄、線條感越強!
在裝修效果圖的渲染之下,不僅設計師推崇窄風口,就連業(yè)主自己都會主動要求空調風口要加長變窄。
然而在小獅子看來,這樣的“美”就像在懸崖邊散步一樣,如果分寸把握不當就有失足的風險。
先拋開空調風口的原理不說,大家想象一下從冰箱拿出一杯水,用不了多久杯壁上就會因室內空氣的接觸而結露滴水。
同理,風口尺寸如果把握不當的一個后果就是會讓整個外框成為那杯冰水,只要空調一開機就會不由自主地結露滴水!
其實,空調風口結露本身并不是什么故障隱患,畢竟在一些潮濕悶熱的季節(jié)里,空氣濕度大也會導致風口出現結露的現象。
這時候只要關緊門窗,隔絕室外的濕熱空氣進入室內就基本都可以解決了。
但是,由于風口過窄導致的結露可不是簡單關下門窗能解決的事情,這是屬于結構上的局限導致的結露!
一旦發(fā)生,后期完全沒有辦法可以補救,長期以往很容易導致整個吊頂受潮發(fā)霉!
如果結露的位置是在地下室的話,那就更慘了!!
之前走訪過一個現場就是因為裝修不當導致空調一開就結露,長期以往整個吊頂受潮嚴重,再加上地下室缺乏日曬,進門就是撲鼻的霉味!
業(yè)主本來想在地下室打造一間專屬的家庭影院,結果卻變成這副模樣,任誰會好受呢?
之所以刻意強調“窄風口”的危害,并不是說中央空調的風口沒辦法實現裝飾線條的美感,而是大多數人在追求簡約外觀的時候完全忽略了內部結構原理。
尤其是對中央空調這一陌生品類,別說是消費者、就算是設計師也大多不太了解它的局限所在。
為了簡單說明,這里小獅子拿“擠公交”舉個例子:
中央空調出風口加長變窄就像上班高峰期擠公交時門卻只開了一半,這時候就算車門設計的再高也沒辦法幫助大家擠上公交。
車門被圍的水泄不通的場景就和空調冷氣堆積在風口處吹不出去一樣,久而久之風口表面的溫度因冷氣堆積而變得非常低,結露也就自然而然了。
也許懂行點的設計師會問:只要保證中央空調的出風口面積一致,那么用長度來彌補寬度的“窄風口”不是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嗎?
原理是這樣沒錯,但就好比這輛公交車來說:
如果加設一把梯子的話,那么提高車門高度就是有用措施了。但若沒有梯子的存在,任你車門設計的再高也沒辦法解決上車擁擠的問題。
而這把“梯子”在空調行業(yè)里叫做“靜壓箱”!
它的存在是為了起到引流和緩流的作用,好讓冷氣可以從“窄風口”里順暢吹出而不至于出現窩風或太急的情況。
然而,許多設計師在推崇窄風口的時候,以為盡可能地加長風口就可以避免結露和風噪的問題,完全沒有考慮到內部“梯子”的存在。
正因如此才導致了那么多結露發(fā)霉的慘案發(fā)生!
回到正題,相信大家在追求#現代簡約風的同時肯定不希望后期帶來其他不便,別說是發(fā)霉,就算只是發(fā)黃都是新房所不愿面對的。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所說的發(fā)霉慘案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這也是小獅子長篇累牘后想和大家強調的:
不論是何種樣式的空調風口,首先要滿足冷風能夠正常吹出來!如果連最基礎的出風要求都沒能滿足,那就只能叫擺設!
其次,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選用“窄風口”!選擇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緩沖”空間!
而且這段緩沖空間并不是說都要加設靜壓箱,加設的依據是要根據現場的風量、風速等要求進行計算后才能確定。
再加上靜壓箱的尺寸也需要現場測算,對于常規(guī)住宅來說,往往還會碰到由于空間受限而裝不下靜壓箱的情況。
所以,選擇風口樣式之前一定要對中央空調的出風情況進行設計校核!千萬不要因為裝修效果圖上的美而盲目跟風選購。
▼這里,小獅子也分享一些我司在出風口設計上的配合案例:
廈門匠邦機電 | 用心做好空調
“白天都正常,唯獨晚上睡覺的時候耳邊全是空調吸風的呼呼聲?屬于正?,F象嗎?”
這是一位被#中央空調噪音困擾睡眠 的用戶發(fā)出的求助。
原本以為是用戶聽覺敏感導致的烏龍,結果師傅到場實測發(fā)現:空調開機后的噪音竟然高達51分貝?。?!
要知道國家標準對住宅區(qū)的噪音規(guī)定是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于45分貝,超過這個標準便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光現場測試出來的這個噪音值就已經超標了,肯定屬于不正常現象。
更出乎意料的是:師傅經過排查發(fā)現異常噪音的來源還真的是空調吸風的聲音!這聲音白天不是很明顯,但是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就特別突出了。
噪音源雖然找到了,但是解決方法卻讓師傅束手無策,因為這并不是機器出現了故障,而是前期裝修設計與空調風口定位不妥當導致的。
如圖所示:原本該設空調回風口的位置現在被吊頂遮擋得嚴嚴實實的,實際的回風口就是個擺設,壓根起不到吸風作用。
這就相當于把吹風機的吸風口堵住了,吹風機吸風費力,噪音可不就上去了嘛~
廈門匠邦機電 | 用心做好空調
最近,匠邦機電的空調清洗服務又到了繁忙期,在席不暇暖的清洗過程中,匠邦師傅收到了一個特殊的場外求助:
“同樣使用中央空調,他家只要幾百塊的電費,為啥我家卻是千把塊的電費下不來???”
這是匠邦師傅在老客戶家清洗空調的時候,隔壁鄰居提出的困惑點。
這兩家在戶型面積上都差不多,按理說空調配置應該也大差不差。然而幾年下來他們發(fā)現一到空調使用季節(jié)電費上就相差甚遠。
一開始,隔壁的這位鄰居一直認為是空調品牌上的差異才導致每次開空調都要比別人多等好長時間才能感受到冷氣,所以也沒去細究。
這次抱著碰運氣的想法隨口一問,結果在匠邦師傅的簡單排查下就發(fā)現了一個顯而易見的耗電點:所有空調內機的出風口均沒有帆布軟接!而且還被錯層遮擋!
啥是帆布軟接?小獅子先帶大家康康這個玩意兒:
帆布軟接是空調室內機和風口之間的連接件,保證空調吹出來的風可以直接通過送風口吹到房間內。
而且這玩意兒在空調出廠時是不會自帶的,需要后期安裝師傅單獨加裝。
從圖2可以看出:無帆布軟接的情況下空調風有一大半會溜進吊頂里去,這就好比同樣提一桶水,你卻因為所用的桶存在縫隙而需要多花一趟功夫的時間。
因此,對于隔壁這位鄰居家的空調來說,且不知前期空調冷量配置是否充足,光出風口處沒有帆布軟接的銜接就會導致空調在同等條件下需要多耗時才能補嘗吊頂風損,這時候就算產品的節(jié)能性再好也逃不掉多耗幾百塊電費的結果!
可能許多人和這位鄰居業(yè)主的想法差不多,一說到中央空調的耗電源頭就會聯想到產品的性能。
但在綜合調研下來小獅子發(fā)現真正影響空調耗電的因素更多來自空調的配置和安裝上!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多數的空調產品在生產前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性能檢測,但在消費者這里進行設計和安裝時卻缺乏相應的檢測機制。
就說帆布軟接這么重要的連接件,可市面上卻經常出現漏裝或不裝的情況,為何?
一方面是因為帆布軟接需要在吊裝空調內機前現場定制,需要安裝師傅花時間!
同樣是吊裝一臺內機,不裝帆布軟接的話,師傅拆封設備后就可以直接吊裝,安裝速度又“快”又“省材”!
而且少了帆布軟接是不會影響空調正常開機運轉的,如果風口和內機之間的縫比較小的話,效果影響又不會很明顯。
因此,市面上許多空調安裝團隊都選擇不裝這個玩意兒~
另一方面則是許多空調工程商本身就缺乏專項監(jiān)理把控施工質量!
空調服務商在施工安裝這塊如果沒有專人專職的監(jiān)控管理,當碰到投機取巧的安裝師傅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漏洞。
況且業(yè)主對中央空調的安裝工藝細節(jié)不甚了解,偷工減料就這么名正言順的完成了~
回到正題!
同樣是中央空調,為啥你家耗電多?
小獅子告訴你:當設計、安裝不妥當的時候,一個月上千塊的電費是跑不掉的!
所以購買中央空調時,不要只把眼光鎖定在品牌上,這樣很容易被一些無良商家忽悠。
關注產品的同時,在設計和安裝環(huán)節(jié)上進行把關才會讓整套空調發(fā)揮出該有的性能!
題外,這里小獅子也教大家簡單判斷一下自家空調的帆布軟接是否安裝到位:
▼正常的空調內機在制作完帆布后,風口處是嚴密看不見內部翅片的:
▼在后期吊頂裝好后,帆布軟接就可以用來填補設備與吊頂間的縫隙了:
▼如果前期大家看到吊裝的空調風口處是如下圖空空蕩蕩的樣子,那就說明沒有帆布軟接,商家給你埋下耗電隱患了!
——The End——
緊接著上篇內容,小獅子強調了風口花樣盡量不要選擇側送側回,更不能去穿梁送風。那怎樣的方式才是推薦的呢?
最佳的方式應該是可以讓整個房間的氣流至上而下循環(huán)流動,底部熱氣不斷被吸走,冷風可以吹到人體活動區(qū)域。
小獅子用三腳貓的畫功展示如下:
效果圖
一般,臥室大多采用側送下回的方式,利用進門處的局部吊頂來打配合,有條不紊地讓整個房間的氣流循環(huán)流動起來。
而對于全局吊頂的房間,則采用下送下回的方式來實現至上而下的氣流循環(huán)。
而且!敲黑板?。?!
這種方式的制熱效果最佳,熱風直達腳底!想要有制熱效果的業(yè)主可以去康康~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總是狀況百出。各種“藏風口”的花樣又來咯!
花樣一:調回風口離開房間
為了讓進門處的吊頂風格簡約,為了讓吊頂與衣柜齊平,為了。。各種原因,回風口被裝在房門外的走道上。
這波操作帶來的后果就是空調失控了~
還是拿熱菜打個比方,要想知道鍋里的菜都熱勻沒就夾一塊嘗嘗~
中央空調也有這種功能:在設備的回風口處有一個感溫探頭,用于感溫吸進來的風。
當探頭檢測到吸進的風溫達到設定值,它就會告訴空調降低功率,慢慢運轉。
這也是變頻空調舒適又省電的原因。
現在好了,回風口被放在房間外,吸的都是走廊里的風,感應的也是走廊里的溫度??勺呃扔譀]裝空調,所以探頭一直傳遞信息:好熱呀!
于是空調一直加大馬力,結果房間沒效果,電費還蹭蹭蹭,任憑怎么操控遙控器都沒反應。
小獅子提醒:
要想空調有效果,送風口和回風口不能挨太近(1米以上),同時也不能相互分離,讓“兩口子”呆在同一個空間里面才能默契配合!
而且!放的位置也很關鍵,如果被放在一些不痛不癢的位置,那效果也是一言難盡。
花樣二:風口被發(fā)配邊疆
經常,有裝修為了追求客餐廳的美觀度,會把空調風口安排在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給業(yè)主一看效果圖,整體干凈利落,滿眼舒適感。
因為在許多設計師眼里,空氣是循環(huán)流動的,不論空調裝在哪里,靠擴散總能實現滿屋冷氣。
所以,基本上空調都是遷就著裝修走,一切以裝修美觀為出發(fā)點。畢竟,業(yè)主能找裝修公司的目的肯定是出于美觀考慮。
但小獅子一直都認為美有很多種,舒適卻只有一種!
買空調的目的,應該是奔著舒適去的。這樣子的裝法只會導致白浪費了這臺空調了!
雖然氣流是循環(huán)流動的,可這是有原則的:靠吹出去的風推動和回風口的吸力引導,氣流會在兩風口之間循環(huán)流動。
如果在一個密閉的小房間,風口外的區(qū)域靠擴散還能有點效果??稍陂_敞的大空間,擴散的速度就和龜兔賽跑一樣。
最終就是進門冷氣十足,餐桌上熱氣騰騰,房間冷熱不均,主要活動區(qū)域沒有空調效果。
小獅子提醒:
風口需要對準主要熱源區(qū)域,比如圖中的餐桌、沙發(fā)這些靠窗處、熱量大的地方。讓風能吹到這些區(qū)域才能讓空調發(fā)揮出效果。否則,只會成為花瓶擺設!
花樣三:一口多用
為了節(jié)省成本,為了吊頂簡約美觀,為了。。。各種原因,導致一臺空調需要兼顧2~3個區(qū)域。
在裝修前期,經常有業(yè)主或設計師提出這樣的方案,空調商為了促成生意,也會拍腦袋答應。
前期是沖著美觀,沖著性價比考量,到了后期就要開始頭疼空調效果了!
曾經,有位業(yè)主就想餐廳、客廳和兒童練功房共用一臺空調,理由是省電。
小獅子就以此來分析一下到底能省多少電?
首先,氣流不會自己拐彎!如圖的空調位置是吹不到背后餐廳的。
要想靠氣流擴散的話?回風口就擺在那,過完回風口基本沒啥冷氣了,就算后期裝臺風扇也無力回天,畢竟吃飯的熱量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家用中央空調的吹風距離在6~7米已經是很意外了。想要再吹遠些的也有,但相對應的噪音也會上去,常裝于大商場、動車站這種環(huán)境。
如圖三個空間的長度距離,空調不論裝在哪里,總有一個空間是感受不到冷氣的。
最后,由于這臺空調匹配的是三個空間的冷量,因此開機功率也會提高,業(yè)主可能每次只在一個區(qū)域活動,可空調卻時刻按三個區(qū)域的功率運轉,這能把電省到哪里去呢?
特別是直面風口的位置冷氣最足,導致坐在沙發(fā)上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冷量!
的確,一臺空調是可以滿足這三個空間的冷量要求,可問題就在于戶型長度超出了空調能力范圍!
小獅子提醒:
出于效果考慮,每個功能區(qū)域最好有單獨空調對應;除非空間小且距離長度在空調承受范圍內,那可兼顧使用。
所以,有時候堅持要業(yè)主選購兩臺空調的不一定是黑心商家,而是確實為了業(yè)主之后的效果考量。如何分辨就看業(yè)主的慧眼了~
至此,還是那句話:氣流有氣流的原則,房子也有房子的結構,不要互相破壞去追求美觀。
空調回風口尺寸;
空調回風口被遮擋;
空調回風口位置;
然而,也正是這時候,許多業(yè)主才開始重視中央空調的制熱效果!
要知道,影響空調效果包含了很多因素:設備、安裝、設計、裝修等。選購前期,小邦家的業(yè)務員都會苦口婆心地提醒業(yè)主注意。
所以,空調的送風口一般都是百葉的形式,目的就是通過百葉角度來引導氣流吹到想去的地方。別小看這一角度的作用,冬天能不能感受到溫暖全靠百葉發(fā)力了。
小獅子用三腳貓功夫畫了一張效果圖↓↓↓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在文章后留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