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挑高空間,從冷量上考慮是裝了兩臺空調沒毛病,但從風口上設計卻只留了兩個出風口,空調底部的回風口直接消失不見了!
雖然這樣看起來吊頂?shù)撞扛蓛粽麧崳珔s會留下這幾個隱患:
由于沒有設計回風口,空調只能從吸吊里頭吸風,導致吹出來的風都是吊頂里頭的味道。
空調內部需要定期清洗維護,而扇葉的位置就在回風口處,如果沒有開回風口的話完全清洗不了。
空調電機的位置也是在回風口處,如需檢修維護的話也只能通過這里進行,常規(guī)預留30×30的檢修口是檢修不到電機的。
缺點:回風口的開口寬度較大,至少需要25cm以上。
缺點:空調效果較慢,且安裝注意事項多,尤其是底部的檢修口尺寸需要預留到位,否則照樣無法清洗和維修電機!
指室內所有風口實際出風量的總和÷主機額定風量,占比在80%以上就算合格了。
如果戶型結構簡單,比如梁少、取孔方便,管路短等,那么設備的風量損失就少,得風率自然也就高了,商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坐收漁利。
所以,如果大家把新風驗收標準盯在【得風率】上容易吃以下兩種虧:
左圖為250風量設備,右圖為350風量設備
本身新風系統(tǒng)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足量的新鮮空氣來確保室內的空氣質量和換氣效果,這樣即使家里門窗緊閉也不用擔心缺氧或呼吸不暢。
這里我們以松下ZY系列的250設備為例:
也就是說,設備外接風管的阻力越大,風損越高!
同樣的戶型面積,但是設備安裝的位置不同就會導致風管長度不同,阻力不同,風損不一樣。
但若按圖2做法將設備放在主衛(wèi),因管路加長導致設備風量損失至200m3/h出頭(如②),若還選250設備則無法滿足換氣要求,需要換成ZY系列的350設備或者是其他系列。
所以,大家買新風的時候別再被商家忽悠按面積瞎選新風設備了。
要想確保新風選型有效果的話,可以參考如下方法進行選型判斷:
2.計算完管阻之后一定要看設備的PQ曲線圖再下單!
同樣350設備,不同品牌能克服的管阻能力不同
每個區(qū)域實測風速后相加,再乘以一個固定的風量系數(shù)得出全屋的總風量,只要這個總風量大于設計風量就叫做新風效果驗收合格了。
就像有些商家在網(wǎng)上曬出來的驗收案例:
往期文章
現(xiàn)在市面上有太多的商家在裝好新風系統(tǒng)之后,只是開機驗收一下設備是否正常運轉就叫交付完成了;
又或者是讓你把手放在出風口上感受一下風感,直觀點的還會拿個紙巾或飄帶之類的東西放在出風口處,用紙巾飄動的狀態(tài)來告訴你:新風效果非常好!
因為這樣的驗收方式頂多只能說明風口有風,但實際的換氣效果是否達標完全無從知曉。
具體的實測方案可參照如下:
實測風速:3.35m/s
φ75PE管(內徑63mm)的風量系數(shù):11.21(該值可直接用于計算用)
實際出風量:3.35×11.21=37.6m3/h
往期文章
商家設計方案都是按臥室一個出風口、大開間兩個出風口來確定全屋幾進幾出,結果就是出風量完全不夠用!
假設主臥23㎡,層高3m,2人住,則該房間每小時換氣指標為0.6次/h(FP≤10㎡),人均新風量需滿足30m3/h。
按換氣量指標算:23x3x0.6=41.4m3/h
根據(jù)《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的規(guī)范要求,室內出風口風速控制在2.5~3.8m/s之間可滿足噪音和送風要求。
如果采用百葉遮擋的話,那就盡可能減少百葉密度和增大百葉角度,同時還要增大整扇百葉面積來彌補被遮擋的部分。
如圖所示,這種“簡約而不簡單”的裝修風格是現(xiàn)代人普遍追捧的樣式之一,也是許多裝修設計師推崇的設計理念。
在#刪繁就簡的主題之下,設計師需要從色調、材質、家居布局到配飾等等入手整合,生怕有一絲的不融洽擾亂了這份意境。
然而,作為提供舒適空氣的中央空調來說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成為設計師的“眼中釘”。
原因很簡單:中央空調風口的存在打破了吊頂?shù)恼R劃一!
如圖所示的風口應該是當下設計師最不愿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見到的結果之一了。
不論是從樣式還是尺寸上來說,這樣上下兩個風口的存在足以拉低整體的裝修檔次,更別提旁邊還這么突兀地設了個方框檢修口!
為此,許多設計師也是絞盡腦汁,希望盡可能地讓風口在視野中消失,“窄風口”便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不同于傳統(tǒng)空調風口的突兀,如圖所示的通長風口就像裝飾性線條般點綴了整個吊頂,而且風口越窄、線條感越強!
在裝修效果圖的渲染之下,不僅設計師推崇窄風口,就連業(yè)主自己都會主動要求空調風口要加長變窄。
然而在小獅子看來,這樣的“美”就像在懸崖邊散步一樣,如果分寸把握不當就有失足的風險。
先拋開空調風口的原理不說,大家想象一下從冰箱拿出一杯水,用不了多久杯壁上就會因室內空氣的接觸而結露滴水。
同理,風口尺寸如果把握不當的一個后果就是會讓整個外框成為那杯冰水,只要空調一開機就會不由自主地結露滴水!
其實,空調風口結露本身并不是什么故障隱患,畢竟在一些潮濕悶熱的季節(jié)里,空氣濕度大也會導致風口出現(xiàn)結露的現(xiàn)象。
這時候只要關緊門窗,隔絕室外的濕熱空氣進入室內就基本都可以解決了。
但是,由于風口過窄導致的結露可不是簡單關下門窗能解決的事情,這是屬于結構上的局限導致的結露!
一旦發(fā)生,后期完全沒有辦法可以補救,長期以往很容易導致整個吊頂受潮發(fā)霉!
如果結露的位置是在地下室的話,那就更慘了??!
之前走訪過一個現(xiàn)場就是因為裝修不當導致空調一開就結露,長期以往整個吊頂受潮嚴重,再加上地下室缺乏日曬,進門就是撲鼻的霉味!
業(yè)主本來想在地下室打造一間專屬的家庭影院,結果卻變成這副模樣,任誰會好受呢?
之所以刻意強調“窄風口”的危害,并不是說中央空調的風口沒辦法實現(xiàn)裝飾線條的美感,而是大多數(shù)人在追求簡約外觀的時候完全忽略了內部結構原理。
尤其是對中央空調這一陌生品類,別說是消費者、就算是設計師也大多不太了解它的局限所在。
為了簡單說明,這里小獅子拿“擠公交”舉個例子:
中央空調出風口加長變窄就像上班高峰期擠公交時門卻只開了一半,這時候就算車門設計的再高也沒辦法幫助大家擠上公交。
車門被圍的水泄不通的場景就和空調冷氣堆積在風口處吹不出去一樣,久而久之風口表面的溫度因冷氣堆積而變得非常低,結露也就自然而然了。
也許懂行點的設計師會問:只要保證中央空調的出風口面積一致,那么用長度來彌補寬度的“窄風口”不是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嗎?
原理是這樣沒錯,但就好比這輛公交車來說:
如果加設一把梯子的話,那么提高車門高度就是有用措施了。但若沒有梯子的存在,任你車門設計的再高也沒辦法解決上車擁擠的問題。
而這把“梯子”在空調行業(yè)里叫做“靜壓箱”!
它的存在是為了起到引流和緩流的作用,好讓冷氣可以從“窄風口”里順暢吹出而不至于出現(xiàn)窩風或太急的情況。
然而,許多設計師在推崇窄風口的時候,以為盡可能地加長風口就可以避免結露和風噪的問題,完全沒有考慮到內部“梯子”的存在。
正因如此才導致了那么多結露發(fā)霉的慘案發(fā)生!
回到正題,相信大家在追求#現(xiàn)代簡約風的同時肯定不希望后期帶來其他不便,別說是發(fā)霉,就算只是發(fā)黃都是新房所不愿面對的。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上述所說的發(fā)霉慘案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這也是小獅子長篇累牘后想和大家強調的:
不論是何種樣式的空調風口,首先要滿足冷風能夠正常吹出來!如果連最基礎的出風要求都沒能滿足,那就只能叫擺設!
其次,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選用“窄風口”!選擇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緩沖”空間!
而且這段緩沖空間并不是說都要加設靜壓箱,加設的依據(jù)是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風量、風速等要求進行計算后才能確定。
再加上靜壓箱的尺寸也需要現(xiàn)場測算,對于常規(guī)住宅來說,往往還會碰到由于空間受限而裝不下靜壓箱的情況。
所以,選擇風口樣式之前一定要對中央空調的出風情況進行設計校核!千萬不要因為裝修效果圖上的美而盲目跟風選購。
▼這里,小獅子也分享一些我司在出風口設計上的配合案例:
廈門匠邦機電 | 用心做好空調
“白天都正常,唯獨晚上睡覺的時候耳邊全是空調吸風的呼呼聲?屬于正?,F(xiàn)象嗎?”
這是一位被#中央空調噪音困擾睡眠 的用戶發(fā)出的求助。
原本以為是用戶聽覺敏感導致的烏龍,結果師傅到場實測發(fā)現(xiàn):空調開機后的噪音竟然高達51分貝?。?!
要知道國家標準對住宅區(qū)的噪音規(guī)定是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于45分貝,超過這個標準便會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
光現(xiàn)場測試出來的這個噪音值就已經(jīng)超標了,肯定屬于不正?,F(xiàn)象。
更出乎意料的是:師傅經(jīng)過排查發(fā)現(xiàn)異常噪音的來源還真的是空調吸風的聲音!這聲音白天不是很明顯,但是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就特別突出了。
噪音源雖然找到了,但是解決方法卻讓師傅束手無策,因為這并不是機器出現(xiàn)了故障,而是前期裝修設計與空調風口定位不妥當導致的。
如圖所示:原本該設空調回風口的位置現(xiàn)在被吊頂遮擋得嚴嚴實實的,實際的回風口就是個擺設,壓根起不到吸風作用。
這就相當于把吹風機的吸風口堵住了,吹風機吸風費力,噪音可不就上去了嘛~
廈門匠邦機電 | 用心做好空調
最近,匠邦機電的空調清洗服務又到了繁忙期,在席不暇暖的清洗過程中,匠邦師傅收到了一個特殊的場外求助:
“同樣使用中央空調,他家只要幾百塊的電費,為啥我家卻是千把塊的電費下不來???”
這是匠邦師傅在老客戶家清洗空調的時候,隔壁鄰居提出的困惑點。
這兩家在戶型面積上都差不多,按理說空調配置應該也大差不差。然而幾年下來他們發(fā)現(xiàn)一到空調使用季節(jié)電費上就相差甚遠。
一開始,隔壁的這位鄰居一直認為是空調品牌上的差異才導致每次開空調都要比別人多等好長時間才能感受到冷氣,所以也沒去細究。
這次抱著碰運氣的想法隨口一問,結果在匠邦師傅的簡單排查下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顯而易見的耗電點:所有空調內機的出風口均沒有帆布軟接!而且還被錯層遮擋!
啥是帆布軟接?小獅子先帶大家康康這個玩意兒:
帆布軟接是空調室內機和風口之間的連接件,保證空調吹出來的風可以直接通過送風口吹到房間內。
而且這玩意兒在空調出廠時是不會自帶的,需要后期安裝師傅單獨加裝。
從圖2可以看出:無帆布軟接的情況下空調風有一大半會溜進吊頂里去,這就好比同樣提一桶水,你卻因為所用的桶存在縫隙而需要多花一趟功夫的時間。
因此,對于隔壁這位鄰居家的空調來說,且不知前期空調冷量配置是否充足,光出風口處沒有帆布軟接的銜接就會導致空調在同等條件下需要多耗時才能補嘗吊頂風損,這時候就算產(chǎn)品的節(jié)能性再好也逃不掉多耗幾百塊電費的結果!
可能許多人和這位鄰居業(yè)主的想法差不多,一說到中央空調的耗電源頭就會聯(lián)想到產(chǎn)品的性能。
但在綜合調研下來小獅子發(fā)現(xiàn)真正影響空調耗電的因素更多來自空調的配置和安裝上!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多數(shù)的空調產(chǎn)品在生產(chǎn)前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性能檢測,但在消費者這里進行設計和安裝時卻缺乏相應的檢測機制。
就說帆布軟接這么重要的連接件,可市面上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漏裝或不裝的情況,為何?
一方面是因為帆布軟接需要在吊裝空調內機前現(xiàn)場定制,需要安裝師傅花時間!
同樣是吊裝一臺內機,不裝帆布軟接的話,師傅拆封設備后就可以直接吊裝,安裝速度又“快”又“省材”!
而且少了帆布軟接是不會影響空調正常開機運轉的,如果風口和內機之間的縫比較小的話,效果影響又不會很明顯。
因此,市面上許多空調安裝團隊都選擇不裝這個玩意兒~
另一方面則是許多空調工程商本身就缺乏專項監(jiān)理把控施工質量!
空調服務商在施工安裝這塊如果沒有專人專職的監(jiān)控管理,當碰到投機取巧的安裝師傅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漏洞。
況且業(yè)主對中央空調的安裝工藝細節(jié)不甚了解,偷工減料就這么名正言順的完成了~
回到正題!
同樣是中央空調,為啥你家耗電多?
小獅子告訴你:當設計、安裝不妥當?shù)臅r候,一個月上千塊的電費是跑不掉的!
所以購買中央空調時,不要只把眼光鎖定在品牌上,這樣很容易被一些無良商家忽悠。
關注產(chǎn)品的同時,在設計和安裝環(huán)節(jié)上進行把關才會讓整套空調發(fā)揮出該有的性能!
題外,這里小獅子也教大家簡單判斷一下自家空調的帆布軟接是否安裝到位:
▼正常的空調內機在制作完帆布后,風口處是嚴密看不見內部翅片的:
▼在后期吊頂裝好后,帆布軟接就可以用來填補設備與吊頂間的縫隙了:
▼如果前期大家看到吊裝的空調風口處是如下圖空空蕩蕩的樣子,那就說明沒有帆布軟接,商家給你埋下耗電隱患了!
——The End——